據不完全統計,軟件外包公司開發項目之后,只有45%左右能夠正常交付并運行,爛尾比例高于30%,近25%的項目交付后根本無法得到項目預期要求。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從互聯網中分一杯羹,造成了市場的魚龍混雜,其實,只需要注意在溝通中能否聽到以下5句話,就可以快速準確識別這家公司是不是靠譜。軟件外包公司的這些坑千萬要小心!
1、當時就是這么定的,文檔就是這么寫的。
當聽到這句話時,往往是項目已經開發完成,才發現根本不是需求方想要的。這時你根本不需要思考,果斷認定:這是家不靠譜的外包公司!
2、這個功能很簡單,這個很容易做。
說這種話的軟件外包公司分兩種:一種根本沒有責任心,不仔細思考客戶提出這個功能需求的本意在哪,要解決什么問題,只是簡單的客戶說什么開發什么;另一種是缺乏足夠的行業經驗和對產品的深層次思考,這個產品后續的發展方向,業務流程變更,架構擴展,一個優秀的軟件項目,必須可以滿足未來業務發展變更。
你覺得天冷,找人蓋一間房,解決了取暖的問題,轉眼到春天,你才發現房間里的暖氣是嵌在墻里而且關不掉,你去找他,他說房子需要重建。你只好再出錢把房子拆掉重蓋,卸掉暖氣。沒多久到了夏天,你又發現房子根本裝不了空調而且一到下大雨就會漏雨,你該怎么辦?軟件外包就象蓋房,要考慮用戶是在北方還是南方,多雨還是干燥,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時要防風防雨,防暑防寒,房子還需要能裝空調,能裝暖氣,能通風,能采光。沒有不好做的軟件,只有做不好的項目。所以,遇到這種想當然的外包公司,還是需要慎重考慮,對方是不是能為你蓋一套一年四季都適用的房。
3、好,就按你說的做。
看似對需求方的尊重,配合度高,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。需求方既然找外包公司開發項目,一定是因為沒有完整的技術團隊,所以相應的技術知識不足。需要外包公司對項目需求進行更多的深入思考,提供更多的建議和方案,同時幫助需求方在項目開發過程中,逐漸對技術有一定了解。軟件外包不是買豆腐,客戶指定從哪切一塊,一刀下去就完事。就算去餐館吃飯,服務員都會問有沒有忌口,什么不能吃,放不放辣椒蔥蒜。一個軟件項目的開發,居然草率到幾句話就能下結論?
4、這個功能我們是照企鵝,某寶做的,和他們一樣。
和他們一樣?哪里一樣?界面?交互?產品邏輯?技術架構?用戶企鵝和某寶的產品設計和規劃,是基于用戶的長時間使用和長時間的產品迭代形成的,如果簡單的照搬過來,符合當前的產品所面向的用戶的使用習慣嗎?有多少功能是只有他們這種量級用戶的產品才有用的?這些功能是為了滿足他們產品的哪些用戶需求的?這些功能的背后,有多少技術人員在維護和支持?如果不思考這些問題,只是借用這些產品的名氣來標榜自己說服需求方,就象一所高中,按清華大學的課程安排自己的教學計劃,如何行得通?
5、項目進度挺正常,差不多快做完了
軟件開發是一項流程化高協同強交叉的工作,不是流水線上按件生產,根據數量很容易算出進度。軟件開發的項目進度,應該包括:哪些功能完成,哪些進行中,還有哪些未開始。進行中何時結束,未開始的何時開始何時結束;每一階段的任務安排是什么,項目組成員任務前置關系如何協同安排;項目的最理解完成時間和最差情況完成時間;期間遇到突發情況,有什么應急方案。如果沒有這些規劃,只是簡單的說一句進度正常,快做完了,要么是責任心的缺乏,要么是項目管理能力的欠缺。這種團隊,盡快遠離。
軟件外包公司的這些坑千萬要小心!說了這么多,大家對軟件外包公司的坑都掌握了嗎?